相信每个人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里都看到过一些伪科学谣言,譬如食物相克、碱性食物防癌、转基因玉米诱发肿瘤等。很多中老年朋友经?;岵患偎妓鞯匕颜庑┮パ宰⒌脚笥讶?,而不去找专家主动求证一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缺乏科学常识是谣言泛滥的主要因素,表明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亟待提高。
上面提到的问题既有公众科学素养不足的原因,也有科普作品普遍缺乏创意和趣味有关。一直以来,我们的科普大多以场馆科普、课堂科普、教材科普为主,内容不接地气,形式传统呆板,公众感受到的是填鸭式的科普教育,难以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破招问揭灿Ω糜胧本憬?,在内容和传播渠道上多做创新,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科普或许更能事半功倍。
如果图文并茂的科普已经不足以引起大家的兴趣的话,那简短生动的短视频就不失为一个好形式,所谓一图胜千言,一“频”胜千图。通过科普短视频我们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化。目前像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就给科普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抖音上的科普内容覆盖健康与医疗、应急避险、食品安全、等多个科学领域。传播数据对比显示平台上科普类内容视频播放和点赞量最高,作者人均粉丝数也最高。截至到2019年2月28日为止,抖音平台科普内容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500亿次,条均播放量高出抖音整体条均播放量近4倍。
科普短视频在惠及公众的同时,也让那些科普创作者从中获益,因为创作者不仅能够通过平台的分成和补贴、广告变现、粉丝打赏等方式获取相应的酬劳,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尤其是那些百万粉丝的科普创作者已经成为科学界的“网红”。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学工作者从事科普的激励机制问题,毕竟他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仅仅依靠“奉献精神”难以促使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投入科普事业。如果连科学工作者都对科普敬而远之,又如何能做到谣言不攻自破?
短视频平台打破了科学知识传播的壁垒,降低了科学知识理解的门槛,并以社交为纽带进行共享,让科学知识可以触及更多的人。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短视频平台的有力推动下,全民科普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此要倡导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加入科普短视频创作的大家庭,通过这种方式介绍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从而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

胡欣宇,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研究。第一批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信息分会理事。(来源:山西日报)